请输入关键字

雅达书院讲谈第十四回成功举办

时间:2024.03.16

3月16日下午,雅达书院讲谈第十四回“春到江南登春台”在雅达·阳羡溪山雅达生活书店举办。作家格非围绕小说《登春台》和现场读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活动开场,主持人杨葵通过引用多位学者作家对《登春台》的评论,进行了小说推荐解读。


《登春台》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暌违四年推出的最新长篇小说,讲述了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分别从江南笤溪村、北京小羊坊村、甘肃云峰镇、天津市来到北京春台路67号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故事。



讲谈中,格非首先讲述了小说《登春台》的创作经历。他说,小说篇章一的缘起,主要有感于阳羡溪山一带的山脉和村落,小说中加入了很多当地人文风情,整个创作也是在阳羡溪山完成,是有生以来写得最为愉快、最舒服的小说。



谈到这部小说,格非希望读者从中读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小说了解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代变迁;第二,能够通过阅读思考,更好地看待世界和生命;第三,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有阅读的愉悦感。



杨葵感言,《登春台》是格非小说中最好读的一部。每一个故事,相对比较独立、轻便,并打动自己,能够在阅读中,不断地自我回望、反观、追问。杨葵认为,只有反求诸己,在他我交换中,把内心撑大,才能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讲到小说的创作,格非认为有两个最基本的内容,一个是构架,另一个是肌质。格非很形象地比喻说,写小说就跟建房子一样,带来美感的东西,都在肌质里面。



讲谈中,杨葵还和格非就小说创作的无限性、相关哲学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引导现场观众更深入地对这部小说进行阅读。



互动环节,与会者围绕小说中的人称变化、哲学思考、人物设定以及作家的学问等进行了探讨交流。



最后,杨葵表示,小说《登春台》有很多密码等待读者去探索、揭秘,里面有很多关于人生、社会、哲学的内容,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得到启迪和思考,去拥抱无限、追求无限。



讲谈结束后,格非为参会人员签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