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高端养老 雅达样本

时间:2017.12.16

“我以前畅想退休生活的时候就不想被禁锢在家庭琐事里,虽然年迈了,心中还是向往美好的生活,还想享受丰富的精神世界。”陆卫苏觉得她的畅想在乌镇雅园都实现了。

72岁的陆卫苏和丈夫万琪武在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时,有一个原则:不拖累孩子。她憧憬的晚年生活是,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颐养天年。

陆卫苏在北京饮用水源地上庄水库附近看中了一家中高端养老公寓,准备搬去住。跟儿子商量时,他没有言语,而是把陆卫苏夫妻带到了浙江乌镇雅园,一处定位中高端的养老社区。陆卫苏一眼就看中了,一住就是3年。

在陆卫苏看来,即便年岁渐长,她也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乌镇雅园满足了她对晚年生活的一切憧憬。




向往的美好生活

陆卫苏夫妇所居住的乌镇雅园是雅达国际针对活力型老人推出的适老化住宅,是乌镇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的一部分,在此居住的多是上海退休了讲究生活品质的老人,也有陆卫苏这样从北京过去的老人。雅达国际从2011年成立以来就专注于做中高端养老产业园区。

从北京南站坐6个多小时的高铁,再转乘半小时的汽车,就到了乌镇,这里因为开发出的特色小镇而闻名,更因为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而被更多人知晓,小镇上的民居全是白墙和倾斜的青瓦,一幅江南水乡的婉约之景。

雅园离乌镇景区不到10分钟车程,陆卫苏夫妇第一次跟着儿子来时,就决定住下。雅园环绕一个湿地而建立,在这里还能看到对栖息环境十分挑剔的白鹭。在这里每一口呼吸,都能闻到植物的清新味道,目之所及全是绿植。


陆卫苏、万琪武退休前是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


“最吸引我的是教室,这对我来讲太熟悉了,居然还有把杆、地板、镜子。”陆卫苏夫妇俩退休前是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我一辈子扶着把杆,对着镜子,吭哧吭哧地练,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他们就这样成了乌镇雅园第一对入住的夫妇。

一幢幢五层高的电梯楼房从层层绿植中高耸而出,陆卫苏夫妻俩买的两居室就在这里,精装拎包入户,不用再操心装修的事。房间里的设施都是专门进行适老化设计的,为了防止老人跌倒后堵住里外开的门,屋里的所有门都是推拉的;每个屋内都有警报铃,还连接了一根长长的线,以防老人摔倒后够不着警报铃。厨房也是经过特殊设计的,橱柜下方是倾斜的,为了方便坐轮椅的老人使用。

除了在家休息,陆卫苏白天的时间都花在了让她倍感快乐的事上。乌镇雅园配套建了一所占地3.5万平方的老年大学,如此大的规模在国内外都少有,这是雅园最大的特色。老年大学里有声乐、书法、戏剧等课程可以学习,还有社区老人组建的京剧、太极等兴趣小组。陆卫苏以前跳芭蕾时,“去公园对太极看都不看一眼”,到了雅园反而学起了太极,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练习。“芭蕾是年轻人的艺术,身体硬了以后跳不了”,陆卫苏开始欣赏太极的美。

陆卫苏夫妻在中央芭蕾舞团时,四处演出,儿子都是母亲帮着带大的,退休后又去创办广州芭蕾舞团,没有时间学一些增加乐趣的“无用之物”。到了雅园,开始跟社区请来的老师学做紫砂壶、皮具,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

起初来时,陆卫苏有过顾虑,觉得人生地不熟,但是年轻时东奔西跑的生活让他们对新事物适应得特别快。“现在又像是回到了年轻时候的集体生活里,社区里的朋友天天在一起学习、分享年轻时候的事。”雅园的社区环境像极了这些老人们年轻时熟悉的人情温暖,雅园工作人员了解每一位老人的情况,天天碰面时都聊几句。

“我以前畅想退休生活的时候就不想被禁锢在家庭琐事里,虽然年迈了,但是心中还是向往美好的生活,还想享受丰富的精神世界。”陆卫苏觉得她的畅想在乌镇雅园都实现了。


年轻的生活方式

陆琦比陆卫苏夫妇大了近20岁,在雅园住了2年了。

陆琦年轻时是名空军飞行员,曾给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开飞机去送文件。退伍后,他到湖北襄阳做了工商局局长。跟当地多数老人一样,陆琦退休后的生活平平淡淡,每天上午去公园走走,然后去街边熟悉的早餐铺子吃碗面,午睡后约着老友们打会儿麻将。他在襄阳的家有180多平米,至今让他怀念的是约着老友在家里聊聊天、唱唱歌,兴之所至大家就在大客厅里跳起舞来。

陆琦是从女儿那里听闻雅园的。2015年的一天,在上海的女儿给陆琦打去电话寒暄完家常,女儿建议他们到乌镇的雅园养老,“她说这里离上海近,环境也非常好,建议我们来看看”。陆琦开始是不愿意的,他在心里打了个问号:环境再好能好过自己住的180多平米的房子?

陆琦派最喜欢的孙子到雅园实地考察,孙子是学室内设计的,对居住环境有很高的品鉴能力,回去后也向陆琦极力推荐雅园。得到孙子肯定的答案后,陆琦没有再犹豫,和老伴收拾好行李就住到了雅园120多平米的房子里,一住就是2年,再也没有回过襄阳,房子也托孙子卖了。“这里的房子虽然比我以前的房子小,但我一间老伴一间女儿一间,也够了。”

在雅园,最让陆琦夫妇感到舒心的是再也不用操心做饭的问题。每天早上7点多,夫妇俩就去食堂吃早饭,“原来我吃一盘青菜,现在爱吃南瓜,配上鸡蛋和稀饭,再买一个包子或花卷就够了,也就5、6块钱,食堂什么都有。”陆琦夫妇的中午饭也在食堂解决,女儿从上海来时偶尔会做晚饭。

因为老伴的腿走路不方便,陆琦住到雅园便再也没有出去旅行过,但他觉得自己反而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视野也更广阔了。陆琦在老年大学报了智能手机课程,开课前让家人买了智能手机,他对这个小小的玩意充满兴趣,像是一扇新的大门被打开。他如今用手机看新闻,在微信上跟“失联”很久的朋友聊天,把雅园里拍下来的美图发到朋友圈,每每有人点赞,“我就很开心啊”。陆琦最近最大的乐趣是每天用“微信运动”步行1万多步,“上次感冒了也没停”。这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让他特别着迷。

雅园还有一处陆琦天天必去的地方——健身房。每天午睡后,陆琦都要去健身房游一个小时泳,“这里的水温比一般健身房的高,老年人游完全可以,我从来没有断过,天天来。”在雅园每天坚持的运动生活,让近90岁的陆琦看起来非常硬朗,依旧能看出年轻时候做飞行员的英姿。

陆琦很少再怀念在襄阳养老的日子,在他看来,“在雅园也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女儿也陪着,这里有24小时的医疗,还有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乌镇雅达围绕湿地而建


有尊严的护理

陆琦跟雅园工作人员聊天,才知道很久没见到的一位老太太是因为半失能而去了护理院。考虑到生命规律的发展,一部分活力型老人可能会进入到半失能或失能状态,需要人护理,乌镇雅达健康产业园还配套了护理院。

在雅达护理团队的人看来,现在的养老护理市场是“春秋战国时的混战状态”,正处在高端护理的摸索阶段,专业有经验的护理机构凤毛麟角。更重要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去机构接受养老护理不是那么容易被老人接受,即便他们在家享受不到专业有效的护理。

雅达的养老护理服务是跟香港松龄护老集团合作的,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养老院集团,有着28年的护理经验。雅达团队记得第一次去香港松龄参观护理院的情景。香港土地资源稀缺,地价贵,护理院是在居民楼里租了几层,两三百平米的面积,要住100多位老人,“每位老人的位置都很小,密密麻麻的,他们基本都是半护理和全护理的。”让雅达团队震惊的是,“竟然一点味道都没有,井井有条、干干净净的”,而且每一位老人都有电子档案,有一系列严格的流程去护理他们。

香港松龄派了一个团队到雅达进行护理院的建设,Pisa是负责人,她从1993年就开始在香港做护理工作,那正是香港老龄化开始的时候。香港社会福利署拟定了非常详细的护理标准,也有非常严格的监管,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会颁发牌照,也会有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协会做护理评估。Pisa把这一套经验带到了雅达。

中高端护理如今在内地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初雅达面向社会招聘护理员时,要求对方有护士证,年纪还不能太大,“照顾老人是需要体力的,而且需要进行非常专业的培训,后期还要借助电脑和仪器”,但雅达团队介绍,这并不容易招到人。

雅达的护理员要经过至少一个半月的全日制培训后才能上岗,Pisa团队负责培训,护理员们像学生一样每天上课,要掌握A4纸大小10公分厚的教材,后期还会有一些类似如何防止老人摔倒的培训,护理工作事无巨细。

香港经验中最有特色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护理工作中引入社工参与。雅达团队起初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社工,“护理老人不就是护理员的工作吗?”后来才明白有质量的护理不仅要照顾到老人的身体,还要顾及到他们的心理,而社工的作用正是让这些半失能、失能的老人活得更有尊严。



独特的“康复公园”

最多到护理院,很多养老机构的产业链就终止了,但雅达还多做了一步,配套了康复医院,中风、骨折的老人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康复。康复医院是雅达整个养老健康产业链最开始就定下来的一环,因为看中了高端康复在国内的空缺。

但当初在做市场调研时,雅达团队发现康复医院是个中长期产业,配套上养老地产和护理院才是完整的产业链。如今康复医院反而是雅达与别的中高端养老项目竞争的武器。

德国的康复医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乌镇雅达健康产业园动工前,雅达团队去德国考察,他们发现那里的高端康复医院都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建筑设计看起来根本不像医院,更像一处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园。

雅达把这种理念引入到了中国,在乌镇的一片湿地周边建了康复医院,时时能见到栖息的白鹭,再围绕康复医院建起了养老社区。康复医院提供给病人的是单间,因为高端客户更看重隐私,与普通医院不同,这里的病房除了必备的医疗设备,设施和布置更像是酒店,每个房间都有可以看到湖景的阳台。

这里注重细节,不许用“几床几床”来称呼病人。Mauritz教授是德国康复医院领域的大牛,有几十年的康复治疗经验,现在担任雅达康复医院的外方院长。每次从德国回到乌镇,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查房,71岁的他会蹲下来检查病人的身体。

这里的医患比能达到2:1,这在公立医院是不可能实现的。顾旭东在公立医院干了将近30年,现在是雅达康复医院的中方院长,他说在康复医院的累跟公立医院的累是两码事,前者是需要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累,这里的一切考核都是基于病人的恢复程度和满意度来实施的。把“微信运动”打开,雅达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查房需要走的步数不止1万步,他们不仅查病房,还需要到康复治疗区观察和指导治疗情况,有时观察时间是病人整个康复训练的时长。

医生投入的时间,在患者的康复效果上是能看见的。有一个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按理论,只有3到5年的生命,在这里康复2年后,已经能在助行器辅助下独立坐站转移,甚至步行一百米了。”除了医学治疗外,康复医院还注重病人的心理建设和社会交往,“这位病人以前是地方上的领导,书法很好,我们为了提高他的自信,建议并鼓励让他作书法讲座的主讲,原计划每月安排一节课,后来他要求一个礼拜就组织一次。”

书法讲座的场地在雅达医院的艺术家工作室,是专门为患者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专用空间,除了书法课,这里还开办过钢琴课。“康复治疗的周期一般比较长,文化活动、社交空间丰富了大家的住院生活,更重要的是,集体活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情,像书法、钢琴,都是很好的康复训练方式。”有趣的是,在艺术家工作室授课的老师里,很多就是患者本人或他们的家属。显然,大家并没有把这里视为医院,正如雅达医院预想的那样——这里是提供康复服务的公园,患者在接近生活的环境中,自在地治疗,自在地生活。

得益于养老社区、护理院和康复医院的系列配套,如今的乌镇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已经在中高端养老市场做出了口碑,每年各种团体多达上万人次到这里参观借鉴,但目前仍没有企业复制出另一个乌镇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宜信月刊)